学习资料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资料 >> 正文
陈平社: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凝心聚力 埋头苦干 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在中国共产党西安航空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17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018年1月18日)

陈平社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西安航空学院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西安航空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新时代全面推进学校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埋头苦干,深化内涵建设,奋力追赶超越,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和总结

第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在新的起点上,砥砺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努力,推进学校党的建设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跃上新台阶的五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建设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德育素质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健全本科层次人才培养规范,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若干意见。获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2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获批“全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近五年获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省部级以上奖727项,其中国家级奖381项;获批大创项目479项,其中国家级大创项目94项。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丰富“第二课堂”活动,营造文化育人氛围。优化生源结构,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重视学生资助工作,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6452名,发放各类资助金9952万元,生源地贷款8478万元,确保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正常完成学业。近五年累计培养输送合格本专科毕业生19807人,基本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全省高校前列。

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按照突出特色、内涵发展,服务需求、整合资源、凝练方向、优化布局的原则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设立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和士官学院。新增24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达28个。以航空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初步形成。测控技术与仪器等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和培育项目,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获批省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等4个专业获批专升本专业,与德国北黑森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等5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飞机装配工艺》等7门课程获批本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成功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资格和授予单位。

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围绕提升科研水平,召开科研工作会议,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加强科研制度建设,细化规范科研管理,强化科研支撑。获批国家地方泵类系统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现学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的历史突破。组建机械制造系统、信息与控制工程、新材料、通用航空工程、机电技术、汽车检测、吸波材料与隐身技术工程中心等一批校内科研平台。申报获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4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学术论文2418篇;分获省市科学技术奖和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深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申请获批专利317项,校办工厂获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小流量高扬程新型涡旋泵”项目获科技部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及“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制度建设,完成教师工作评价体系设计,完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教师培训培养,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组织教师国外培训、国内访学、参加西部项目73人次;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队伍中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40%。引培并举,加大博士研究生招聘力度,鼓励教师在职提升学历,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已占到18.1%,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达80%以上;柔性引进专家学者37人;聘用行业企业优秀技术人才151人;新增高级职称人员92人,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5人。

办学基本条件得到改善。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推进阎良校区建设,完成校区科教楼、4、5号学生公寓楼和第二食堂项目,新增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4.5万平方米图文信息中心项目批准立项,工程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新征教育用地212.5亩。加大改善教学条件,投入8529万元改造、新建实验室85个,多媒体教室166个,生均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值增加到1.08万元。改善办公学习条件,完成沣惠校区南北教学楼和图书馆修缮改造。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优化纸质图书馆藏,新增纸质图书42万册。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累计投入2370万元先后建成标准数据中心机房,完成两校区出口带宽扩容和校园无线网络覆盖,启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学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强化国有资产管理,近五年国有固定资产总值增加近5亿元。

开放办学水平显著提高。深化新一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115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实验室共建、共同申报课题等合作。加强与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和驻区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推进军民融合,与火箭军、海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合培养士官生。推进国际化办学,与德国、美国等国家高校建立合作交流,成功举办第十四届亚洲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国际研讨会。充分发挥中航工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作用,为中航工业培训各类技术技能人才700人,专业技术继续教育培训35000余人;发挥学校作为陕西航空科普教育基地、西安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作用,面向社会传播航空文化,提供国防科普教育。学校成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理事单位,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

和谐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设立航空大讲堂,开展航空文化进校园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设立高建群文学艺术馆,成立建群书院,筹建航空文化博物馆,加强人文素质和通识教育。持续开展校园体育活动。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5项。以六十年校庆为契机,完善校史展览,传承西航精神。广泛联系省内外校友,充分发挥校友会作用。进一步提升教职工民生保障水平。组织实施新一轮绩效工资改革,完成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改革,职工收入大幅提升,绩效工资实现翻番。在基本医疗保险基础上为职工增加公务员医疗补助险种,职工住院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90%。悉心做好职工福利,落实离退休职工有关待遇,及时足额发放改革性补贴及生活补贴。完善“三防”体系建设,荣获“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

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加强。核准颁布《西安航空学院章程》,推进“一章八制”建设,健全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体系。健全师生申诉处理机制,依法维护师生权益。充分发挥教代会和学术委员会作用,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和教授治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管理岗位任期制、职务聘任制和领导岗位试用期制度。根据办学定位制定教师分类考核评价体系,自主组织实施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明确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主体地位,实施二级单位绩效奖励和目标责任考核,初步构建了绩效奖励与教师基本工作量考核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深化资源配置改革,建立以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办学资源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深化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党的建设工作扎实有效。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思想引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跟进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大思政”格局,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十三五”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一体两翼”服务面向。注重把方向、谋大局、抓大事、促发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委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接受省委专项巡视,强化整改落实和立规执纪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专题党课,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干部培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管理能力提升。严格执行和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严从实教育管理干部,落实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鼓励激励干部干事创业。五年来,共任免处科级干部126人次,对59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提醒、函询、诫勉,选人用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建进公寓、学生党团活动室基本全覆盖。五年来,发展党员2514人,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743人;11个基层党组织、71名党员受到校级及以上党组织表彰。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校级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开展廉政警示教育,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重视离退休干部工作,落实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发挥老同志正能量作用。加强统战工作,深化群团改革,支持工会、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学校党委2016年被省委表彰为“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学校事业的发展和上述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靠的是我们始终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靠的是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委高教工委、省教育厅的有力指导;靠的是在一代又一代西航人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不懈努力奠定的发展基业和工作基础上,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敬业奉献。在这里,我代表一届学校党委,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向为学校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老领导、离退休老同志,向全校共产党员和广大师生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和总结过去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我们的学校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党的领导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我们的学校办学历史较长,升本时间较短,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勇于改革,勇于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改革创新是学校事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必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我们的教育是人民的教育,育人是教育的初心,是大学的使命。立德树人是我们的立校之本。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学。我们的每一个党员都是学校数以万计的师生中的一部分,学校事业发展凝聚着每一个西航人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推进事业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全校上下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是强校之基。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建设发展的新任务,师生员工的新期待,学校发展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党的建设工作还有差距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按照部颁本科院校标准,教学基本条件、师资队伍、科研能力、服务保障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存在明显短板和弱项;学科专业优势特色不突出,高层次人才不足,具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偏少;科技支撑能力和建设资金不足等亟待加强。按照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学校发展顶层设计不够,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相对滞后,深入综合改革力度还不够大;民生保障特别是住房改善压力大,教职工要求迫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还不够严实,党员领导干部的观念、视野、本领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亟待健全。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勇于担当,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目标

综合研判走进新时代学校发展面临的形势,从历史方位来看,第二届学校党委任期,正处在我们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历史交汇期,我们的国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十九大做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步走战略,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从经济发展来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九大强调,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九大确立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做出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从现实需要看,陕西的发展正处在追赶超阶段,省十三次党代会确定了培育新动能、构筑新高地、激发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显新形象的“五新”战略任务,确立实施“四个一流”建设计划,建设高教强省的目标,做出了大力发展航空产业的重大部署和计划安排。

作为一所缘航空而生、依航空而立、随航空而动,办学历史较长,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特色的高校,学校事业的发展从来都与国之兴盛息息相关,从来都与强军富民紧紧相连,离不开我们这个时代的催生和召唤,离不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推动,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西航人的奋发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谱写新篇章,我们迎来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肩负实现内涵发展的重大责任,我们承担服务强军富民的历史重任。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就是新时代学校党委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

基于对面临形势的研判,学校提出:在“十三五”末,全面够格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按照陕西省“一流学院”要求加快建设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发展目标。

步:用10—15年时间,到建校80周年时,学校基础设施条件、育人环境和质量、服务保障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核心指标显著提高,办学特色更加彰显,进入国内一流应用型高校行列。

步: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建校100周年时,学校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国际合作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建成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今后五年,是按照全面够格标准和陕西省一流学院要求,全面推进学校建设的决胜阶段,是为实现两步走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决胜全面建设,实现发展目标,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质量立校;厚植优势、特色发展;创新驱动、人才强校;统筹协调、开放共享的基本遵循。

立德树人,质量立校。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努力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厚植优势,特色发展。就是要坚持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一体两翼的服务面向,厚植学科专业优势,提升文化优势,用好环境优势,深化产教融合优势、军民融合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应用型,固底色、增亮色、强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内涵发展。

创新驱动,人才强校。就是要把创新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内生动力,用新发展理念指导发展;把人才作为实现发展的第一资源,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用创新驱动发展,用人才支撑和保证发展。

统筹协调,开放共享。就是要围绕大局谋发展,服务战略促发展,千方百计用好国内外、省内外、校内外各种资源,调动起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好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工程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学校与地方、行业、企业间关系,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构建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统筹推进课程育人,着力加强科研育人,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深入推进文化育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促进心理育人,切实强化管理育人,不断深化服务育人,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积极优化组织育人,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教师思想引领作用,增强广大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全面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政课程建设,重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和“四个自信”,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完善培养培训制度,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育人、精神立校的理念,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创建省级文明校园为目标,统筹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深化文化内涵为抓手,加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中国高等教育史研究,加强校史资料的整理。讲好西航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航空文化。秉持“德能日新、刚健有为”的校训,大力弘扬“航空报国、立德树人、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学校精神,大力培育“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大力倡导“特别敬业、特别负责、特别朴实、特别团结”的师德师风和团队精神。要以打造文化品牌为载体,充分发挥校园设施文化、讲座讲坛文化、名师大家文化、庆典仪式文化、师生社团文化、校园媒体文化和区域环境文化的承载作用。要提升“书香航苑”“航空大讲堂”等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水平,推进“一院一品”建设。组织实施一批校园文化项目,完成航空文化博物馆建设,提升拓展航空馆、校史馆、建群艺术馆、双拥馆等馆文化育人功能。

(二)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稳规模、优结构、上水平,建设省内一流专业、一流队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统筹推进学科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行业、产业、区域发展需求,重点培育一批理念先进、对接需求、特色鲜明、富有张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专业争创省级一流专业。按照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做好已立项的一流专业建设。重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围绕“新工科”建设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带动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创新领域,布局一批新兴理工科专业,做好专业增量优化和传统优势学科专业的更新改造升级。构建以应用型本科专业为主体,基础性和新兴交叉型专业为支撑的本科专业体系。开展专业分类建设与评估,探索工科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促进和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教师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扎实做好进入省上研究生建设单位的工作。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全面够格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为契机,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各环节质量评价标准和毕业生质量跟踪反馈机制。继续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构建多类型相互关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做好各级各类实验室申报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学分累计与转换制度,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覆盖面,继续支持各类学科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充分发挥阎良校区区位优势,利用各类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进产教融合、军民融合、政学研用融合。

着力促进提升科研水平。突出特色学科建设,遴选和培育若干校级重点学科方向,采取资源竞争性的配置方式,在部分研究方向上获得陕西省内相对优势,成为学校科研创新水平的标志。持续加大校内科研平台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申报。全力做好特种泵系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积极探索校地、校企、校际、校所产学研用新模式和新机制,共建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智库等创新平台,发挥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团队的引领效应,围绕国家、行业和地方战略发展需求,加大关键技术的研发,在承接重大科研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以市场为导向,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机制,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不断推出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和有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应用性成果。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端正学术风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工厂新品研制开发,形成科学高效的产业运行机制。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强化岗位责任和育人意识。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在师资总量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促进质量水平有效提升、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加快推进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博士、高级职称人才的引进工作,实现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人数再翻一番。健全各类优秀人才发现、吸引、培养、使用的机制,努力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后备人才,统筹实施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扶持计划,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认真做好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好教师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组织实施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强力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发挥职称评审激励导向作用。

稳步深入推进开放办学。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拓展与沿线国家和航空大国的合作交流,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加大选派教师到国(境)外进修学习力度,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拓展学生出国(境)交流渠道,提高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比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军民融合,加强校地、校企、校际合作,构建发展联盟。积极主动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办好继续教育。积极探索推进省部共建工作。

(三)加快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未来五年,学校建设管理、民生保障的任务很重,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聚精会神搞建设、抓管理。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千方百计保民生。

持续推进校园基本建设。统筹规划沣惠、阎良两校区功能布局,全面推进校园基本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成阎良校区工程中心、4号实验实训楼、图文信息中心、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2号教学楼、6号学生公寓楼等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阎良校区建设任务,提升改造沣惠校区基础设施条件。

深化财务与资产管理。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投入与绩效并重,监督与服务并行,优化财务治理结构,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探索多元化筹集办学资源的渠道和方式,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增强保障学校发展的能力。加强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完善监管体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探索构建公共资源使用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产利用效益。健全公用房调配机制,建立校内资源共享、协调保障、快速响应的综合运行机制。

提升后勤服务管理能力。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积极探索和引进标准化、专业化服务保障力量,不断探索精细化管理新路子,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提高服务育人的文化品位。推进标准化公寓建设,满足多元化、差异化师生需求。加强绿色校园建设,坚持节能环保、低碳集约,打造美丽生态校园。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完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

持续加强智慧校园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支撑,加强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突出教学科研信息化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两条主线,建设特色鲜明的智慧校园。建设服务型图书馆,建立与学校定位相适应、具有技术教育特色的文献配套与收藏体系,为师生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源和优质的知识服务。

坚持在发展中改善民生。高度关注师生员工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让广大教职工共享学校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好生活。多渠道改善教职工住房条件,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千方百计做好人才安居工作,完成并交付沣惠校区教职工住宅一期工程,做好沣惠校区家属区改造及阎良校区职工住宅项目规划与建设,协调落实人才安居政策。加快实施阎良、沣惠校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项目,完成沣惠校区水暖管网改造和两校区电力增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拓展建设师生文化活动场地,全面提升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带着责任和感情做好离退休工作,温暖生活困难群体,加大对困难教职工、学生的帮扶力度;持续做好对口镇坪县教育帮扶和千山村“两联一包”工作。

(四)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健全促进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研究,积极探索着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学分制,实施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推进协同育人,促进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化。

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加强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快推进学校理事会建设,建立以制度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逐步实现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依法自主办学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切实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学校工会的民主管理与监督作用。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的关系,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学校宏观管理、院部自主办学的高效运行机制,发挥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主体作用,增强院部办学活力和治理能力。细化校内组织机构核心职能,理顺业务关系,努力构建权责明晰、分工合理、决策科学、协调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会、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建设,拓宽民主管理有效途径,推进校务公开。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以岗位为核心的聘任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员流转、退出机制。推进教师分类管理,构建教师工作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人力资源绩效水平。完善激励和保障兼顾的薪酬分配体系,持续提升教职工幸福指数,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各位代表、同志们,聚焦全面够格,决胜全面建设,实现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履行自觉担当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改进作风,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四个服务”的办学方向。要深刻理解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加强思想建设,夯实干事创业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坚持和完善校院两级中心组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领导干部理论武装,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办学治校能力。推进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发挥好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根据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抓好学校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定力,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增强本领,提高办学治校、推动改革、引领发展的能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突出政治标准,以鲜明导向保证选人用人公信度。要选拔重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既政治素质过硬,又工作本领高强,富有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兢兢业业、求真务实的干部。完善干部任期制、轮岗交流和退出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做好党外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完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完善干部管理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用人导向,建立健全工作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常态化。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凝聚师生、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确保学校中心工作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参与治理、团结师生,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重视做好在高知识群体、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把党支部建设作为学校党建工作最重要的基本建设,选好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研究落实党务干部岗位工作量核算、岗位津贴、职务职级“双线”晋升等政策配套。办好党校,加强对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选优精育学生党支部书记。落实二级学院领导班子“一岗双责”,推进党政交叉任职、任期届满转岗、挂职锻炼与双向交流。实行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深化巩固巡视整改成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一岗双责”,层层分解责任、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完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招生、科研经费、基本建设、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检查。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纠正“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执纪审查和问责力度。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支持纪检监察工作持续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廉政氛围,促进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修身。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凝聚学校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依法治校,严格执行学校《章程》和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和广大师生办好学校,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校务公开,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拓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渠道,依法保障广大职工对学校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群团改革要求,加强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工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参与建设、民主管理、教育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继续加强统战工作,发挥好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在民主政治建设和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健全重大决策意见征询和风险评估制度,畅通意见反映渠道和诉求表达机制。

青年教师、青年干部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年就是关注未来,爱护青年就是寄希望于未来。要关心青年成长,培养青年成才,满腔热情地支持青年干事创业,真心实意地帮助青年成长进步,使他们尽早担当起学校建设发展的中坚。

各位代表、同志们!西安航空学院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是我们传承航空报国、立德树人、激情进取、志在超越的学校精神,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报国使命,深化内涵建设,奋力追赶超越的历史任务和责任担当。我们须臾不能懈怠,须臾不能退却。唯有凝心聚力才能攻坚克难,唯有埋头苦干才能奋发图强。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开启学校建设发展的新征程,为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259号 邮编:710077 电话:029-84229504
Copyright © 西安航空学院  陕ICP备11002504号-2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